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2021-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乳腺癌进入分子分型的时代,其中有一大类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对于这一类患者而言,内分泌治疗的飞速发展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治疗选择。
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雌激素(E)和雌激素受体(ER)。对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会与ER结合,然后激活信号通路的传导,如同烽火传信一般,信号一级一级传下去,导致一系列细胞活动的产生,其中包括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因此,如果我们试图从源头阻断雌激素与ER的结合,那么这种促肿瘤的作用就会大大减低,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01
干扰雌激素与ER的结合
这一类药物以他莫昔芬、托瑞米芬为代表,主要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与肿瘤细胞的ER结合,通俗点讲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他莫昔芬与ER结合,那么雌激素与ER结合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减低,而他莫昔芬与ER结合后并不激活信号通路,从而阻止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促进作用。
年,他莫昔芬首次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他莫昔芬依然在内分泌治疗领域占有相当的地位,主要用于早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于淋巴结阴性等低危患者,5年辅助他莫昔芬优于3年以内用药;且对于这部分患者,继续延长他莫昔芬治疗并未带来获益,反而增加了毒副作用。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淋巴结阳性等高危人群,10年他莫昔芬治疗较5年可降低复发2.2%。
02
下调雌激素
这一类药物的代表是芳香化酶抑制剂类(AIs),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雌激素的合成过程需要一种酶叫做芳香化酶,而AIs顾名思义,能够抑制芳香化酶,从而减少雌激素的合成,雌激素水平低了,自然而然与ER配对的就少了。
自从AIs类药物的问世,挑战了他莫昔芬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地位,多项研究表明,AIs类较他莫昔芬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且总体不良反应更小。而对于初始治疗为绝经前,使用他莫昔芬2-3年后状态为绝经后的患者,换用AIs类药物治疗至5年优于5年他莫昔芬的治疗。甚至对于绝经后的患者,使用他莫昔芬2-3年后,同样可以换用AIs类药物。与他莫昔芬不同,AIs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潮红、疲劳、关节疼痛(僵直)、骨质疏松等。
03
下调ER
氟维司群是一种雌激素受体下调剂,能够降解ER蛋白,下调肿瘤细胞内的ER、PR水平。因此,它只有ER的拮抗作用,没有激动作用,能更直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细胞的ER水平。目前,氟维司群已成为复发、局部晚期或晚期乳腺癌的一线内分泌治疗首选。
除了前面介绍的3种内分泌治疗,还有一种开展最早的治疗方式是卵巢去势。卵巢去势主要方式有手术去势、药物去势和放疗去势,而以前两种较为常用。手术去势是双侧卵巢切除,它能肯定而快速地将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至最低,也是不可逆的。药物去势主要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小结
总而言之,他莫昔芬是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当然对于高危人群,也可以考虑卵巢去势联合AIs的治疗;对于绝经后的患者,AIs是常规选择。
随着药物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而不同患者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淋巴结状态、对药物的耐受程度都不尽相同,因此个体化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内分泌治疗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适合患者的方案,才是最优的选择。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
柳橙医生栏目的刊出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