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预防,您需要了解的几个方面

2021-10-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图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对于女性而言,乳腺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令女性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对于乳腺癌的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通过调整日常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的筛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疾病的患病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本身患有卵巢癌、有乳腺家族史的

有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特别是在母亲和姐妹中有换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增加2-3倍。

出潮早,停经晚

初次月经在12岁之前,停经在55岁以后的人群,患乳腺癌风险比普通人群高1-2倍。

单身、晚育、未哺乳

未生育或35岁后才生育的,因缺乏孕激素的保护,更易受到过量的雌激素的刺激。

高脂肪饮食,肥胖

肥胖人群患乳腺癌风险比正常人高1-2倍,乳腺癌扩散风险高2倍。更年期后女性如果超重或肥胖,患乳腺癌几率会增加30%。

长期压力大,心情抑郁

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经常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衡,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

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或其他激素替代疗法等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乳腺癌风险会增加。

乳腺增生

良性乳腺增生一般不会恶变,但乳腺增生中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肿块与月经关系不明显者,则有可能发生恶变。

乳腺癌自查方法

视诊

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

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变化,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

触诊

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

乳房有这12种变化,及时就医

肿块

生长缓慢、疼痛明显的肿块大多是良性增生或炎症,增长迅猛、边界不清的肿块则需要尽快检查。

乳头内陷

引起乳腺凹陷的原因有几种:衣着过于紧束,特别是女性在乳房发育期内衣过紧,乳罩使用不当,过小、过紧,使用过早等;遗传因素。

皮肤溃烂

在乳腺癌患者中,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问题。表现为局部溃烂久治不愈,伴大量血性、脓性恶臭分泌。

发红/发热

乳头、乳晕颜色加深、发热,预示可能双侧或单侧乳房内增生性病变,或伴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

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除了乳腺增生还有乳腺结核、乳腺炎、乳腺癌等,有的女性内分泌紊乱也可引起乳头溢液。这些疾病既有良性,也有恶性,需及时检查。

小凹点

乳头出现"酒窝"是乳房悬韧带受累的表现。而乳房慢性炎症、脂肪坏死、乳房皮下血栓性静脉炎和术后瘢痕挛缩等,都可能造成皮肤凹陷。

深部硬结

如果在乳房摸到质地坚韧、表面光滑,但增长缓慢,没有其他感觉的硬结,可能是腺瘤。

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皮下淋巴管受侵犯,淋巴回流受阻,可致皮肤水肿,但毛囊处皮肤不会随之水肿,于是容易表面凹陷,就像橘皮一样。

怎样预防乳腺癌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吸烟、不喝酒、作息规律、尽量不熬夜、饮食均衡、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工作之余到户外散步,少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及避孕药

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心态

这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关键,遇到烦心事多和家人或好友沟通,凡事不能太追求完美。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建议多自检,一旦发现乳房表面有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乳房或腋下有肿块。乳头有血和黄色溢液流出,乳头反复破溃等乳腺癌高发症状,需要进一步排查。

坚持服用桑黄水

桑黄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预防癌症的功能。保健养生的核心就是不要得重大疾病,特别是癌症。而预防癌症的关键点在于确保身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四个细胞的水平,桑黄在日本、韩国、美国,桑黄早就作为预防癌症的保健产品,而且非常热卖。

美国纪念斯勒恩一凯特琳肿瘤中心于年成立于纽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著名的肿瘤研究和治疗中心,该中心在年就开始用桑黄替代药物疗法治疗肿瘤的观点和方法都被全世界认可。

同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过去10年中,检验了余种天然产品,包括全球25个国家的多种植物,常用中药几乎全被他们认真研究过,桑黄被确认为具有未来重大价值的治疗癌症的天然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zd/12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