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专题尹健教授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2021-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肿瘤,而早诊早治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最有效的手段。那么,哪些人群应该进行乳腺癌早筛?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如何?保乳手术及乳房重建手术的适应证和术后风险如何?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医悦汇学术访谈特邀医院尹健教授担任嘉宾,针对乳腺癌诊疗中患者最关心的几个话题进行一一解答。

访谈嘉宾

尹健教授

医院乳房再造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乳腺癌切除后乳房再造临床技术指南》执笔专家

《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执笔专家

“一带一路”乳房再造公益行发起人

访谈正文

医悦汇:早诊早治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最有效的手段,哪些人群应该进行乳腺癌早筛?

尹健教授:在以往的专业书籍或科普书籍上都已经强调了乳腺癌的很多高危因素。一是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特别是基因检测提示存在BRCA基因致病突变的人群,乳腺癌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而这些人群是必须要进行定期筛查的。二是既往接受过胸部放疗史的女性。三是第一次足月妊娠时年龄较大,如超过30岁或者从没有生育过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另外,过度肥胖或者月经初潮较早,闭经较晚,没有哺乳史,或更年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都会增加。此外,既往接受过乳腺手术,病理为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乳头状瘤病或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的人群,乳腺癌风险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对于有上述风险的女性,都要进行定期筛查。

医悦汇:早中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患者如何选择?

尹健教授:对于早中期乳腺癌的治疗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划分,不能一概而论。以往大众认为,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和化疗。手术目前仍然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只不过手术的时机和方式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以直接进行手术,部分患者是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再做手术。手术的方式包括:保乳治疗、全乳切除以及切除后的乳房重建,最终的手术方案应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意愿来决定。以往手术方式以全切为主,现如今会建议患者尽可能的选择保乳治疗。

在内科治疗方面,化疗在乳腺癌整体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小。如今,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病理分期等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并非像以往一样,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就只能选择化疗,目前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来评估患者的化疗获益率,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更恰当的治疗选择。

医悦汇: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的适应证及风险有哪些?

尹健教授:以往认为保乳手术的适应证是分期早、病灶小于3cm且不能位于中央区,另外,尽可能没有淋巴结转移。目前,指南对保乳手术的适应证已经更新,认为能够达到切缘阴性,且获得良好外形就属于保乳手术适应证,患者的分子分型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再作为衡量标准。当然,部分患者如初始肿瘤病灶比较大或年轻女性,在保乳手术以后复发风险可能会略微增加,但也并不是保乳手术的禁忌证,而是属于相对高风险。对于这部分患者,术前会和患者充分说明情况,如果患者保乳意愿强烈,也可以实施保乳手术。对于肿瘤病灶大的患者,可以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来进行降期,肿瘤缩小后会再次评估,符合适应证的也可以实行保乳手术。实际上,保乳手术患者的复发风险高只是相对来说,如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风险会相对较高,但是这类患者即使进行全乳切除术,由于其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术后复发风险仍然会高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就是说,术后复发风险的高与低和手术方式无关,是患者本身肿瘤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年轻患者不作为保乳手术的禁忌证。当然,随着内科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关于术后乳房重建,一般是针对保乳手术不成功或不适合保乳治疗而选择全乳切除的患者。目前全乳切除患者术后乳房重建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放宽,从以往的早期患者到如今部分局部晚期患者也都纳入到手术适应证中。如ⅡB期、ⅢA期患者,术前通常会给予新辅助治疗,如果疗效较好,评估认为复发转移风险相对较低,且在患者意愿强烈的前提下,会为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对于ⅢB期、炎性乳腺癌的患者,预后较差,一般建议全乳切除术后观察3~5年,确认没有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后再考虑做延期乳房重建。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yy/12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