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技术在骨转移瘤的应用髓内长病变复
2021-8-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骨转移瘤临床上常见,发生率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30~40倍。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是引起转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为脊柱、骨盆、股骨和肋骨。骨转移癌可以导致严重的骨相关事件,包括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以局部放疗、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医院(青岛)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成功利用微波消融技术为一例骨转移瘤患者实施保肢手术。病例资料
一般情况:男性,78岁
主诉:右上臂肿痛伴有活动受限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肿痛,伴有活动受限,无肢体麻木感,无皮肤感觉障碍,医院就诊,行右上臂X片示右肱骨中远端病理性骨折。患者来我院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肿瘤性病理性骨折”收入院。
既往史:半年前行结肠癌并肝转移一期切除手术。
体格检查:右上臂石膏托固定,可触及软组织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右上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无皮肤感觉障碍,右上肢肌力正常。
辅助检查:CT示右肱骨中远端溶骨性破坏,断端移位;MRI示:右肱骨断端团块状T1WI等信号,病变大小约为27mm(前后)×35mm(左右)×45mm(上下),髓内可见长节段长T1信号(图1)。
图1:MRI矢状位,髓内可见长节段病变,近端约mm,远端约84mm。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医生安排了详细的查体,结果提示患者为单一转移灶,肱骨髓内长节段病变,断端溶骨性破坏,局部形成软组织包块。骨科中心主任兼任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李建民教授带领医护团队对该病例进行了多次充分讨论,他指出:患者为单一转移灶,原发灶切除未见复发,若能行手术切除肿瘤保肢治疗,患者仍可有较长的高质量生存预期;首先,肿瘤切除时需精细分离保护桡神经,桡神经的保护是手术成功了一半;其次,切除软组织包块后,如何处理髓内病变,重建肱骨的连续性,是手术另一大挑战;再者,单一转移灶,可行肿瘤干假体重建,肱骨远端的“特殊扁平”解剖可否固定髓内柄牢固,患者年龄偏大,已出现肝转移切除手术,定制3D打印假体是否是最优手术方案选择。考虑3D打印假体重建手术创伤大,术后功能恢复慢,最终放弃,借用微波技术消除肿瘤,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重建肱骨(图2-4),术后第1天查体桡神经功能正常(图5),术后第4天康复出院,符合骨科加速康复理念(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医院)。图2:保护桡神经,微波针消融软组织包块,肿瘤组织表面碳化。图3:微波针消融髓内长节段病变,断端髓内组织碳化。图4:骨水泥填充满意,钢板位置满意,恢复肱骨解剖复位。图5:术后第1天,右上肢伸腕活动正常,感觉正常,桡神经未受损伤。微波消融治疗的机制1、消融热疗直接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局部高热可导致肿瘤细胞基质蛋白、线粒体酶和核酸组蛋白复合物凝聚。DEWEY等报道,肿瘤细胞在43℃后可出现细胞凋亡。有文献报道,42—45℃的低热疗法可造成局部细胞可逆性损伤,46℃维持60min后细胞损伤不可逆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灭活肿瘤细胞所需的时间越短。2、微波消融与放化疗具有协同作用微波消融产生高热可直接作用于目标组织造成损伤,还可与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温和的高热可以增强肿瘤的血液供应,改善氧供,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也同时受到干扰,放疗效果增强;消融治疗还可以放大化疗药物所导致肿瘤细胞的应激效应,协同诱导细胞凋亡。3、微波消融对骨组织生物学转归和力学变化的影响采用适当的工作功率、加热温度及持续时间,是保证微波消融后骨组织仍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并维持原有力学强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巴氏消毒法(60℃加热30min)处理离体骨组织后,生物力学功能无明显改变,再植入体内后可观察到明显的再血管化及骨质愈合。总结肿瘤消融技术是指将化学药物或热疗直接应用在肿瘤区域,达到杀灭肿瘤或肿瘤大体坏死效果的一项技术,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与其他消融方法相比,微波消融治疗具有升温速度快、瘤内温度高、受碳化和血流影响小、消融范围大、操作简单、能实时监控等优点,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保存了患肢的力学及生物学功能,可充分利用灭活瘤段进行重建,减少了传统手术处理带来的并发症。对于实体肿瘤,尤其是较大的骨肿瘤治疗,目前微波消融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家简介李建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门诊时间:周一上午(青岛院区)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医院(青岛)骨科中心主任兼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年荣获齐鲁医学院“杰出医学专家”称号,年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重点从事骨及软组织肿瘤、骨转移癌的诊治研究,开展多种骨肿瘤保肢手术及正规辅助治疗、脊柱肿瘤椎体切除重建、骨盆肿瘤切除重建及骶骨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吴玉仙教授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三、周五上午医院(青岛)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常务副主任。专长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对原发性骨肿瘤与骨转移癌的患者采用国内先进的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结合的方法,开展个体化综合保肢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擅长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及重建术,肿瘤假体置换术,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术以及骨转移癌的手术治疗。半骨盆置换重建术及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近年来积极开展新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导板辅助脊柱及骨盆肿瘤手术,开展3D打印假体置换在脊柱,骨盆及四肢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做到骨肿瘤病人的精准治疗。科室简介医院(青岛)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伴随医院入驻青岛、由国内著名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家李建民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亲自组建,为青岛市第一个骨与软组织肿瘤专科科室。科室有主任医师两名,主治以上职称医师5名,护理人员20余名。科室专注于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恶性骨与软组织的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自建科以来,传承我院济南院区骨肿瘤科专业技术及精神,以高平台为起点,在颈、胸、腰、骶椎的整块切除及重建,骨盆肿瘤的半骨盆切除及重建,四肢骨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走在国内前列。科室团队在骨肉瘤信号通路研究、肉瘤细胞自噬、骨重建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工程学等基础领域有深入研究。近年来,还在3D打印重建复杂骨缺损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自主研发了可延长脊柱3D打印人工椎体、具有功能梯度的3D打印金属骨小梁等技术成果。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丰硕的基础科研成果使科室在学术界获得充分认可,李建民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吴玉仙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成绩的取得激励着科室团队,继续沉心钻研、锐意进取、不断攀登,为患者提供最佳、最规范的治疗,不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回馈社会大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