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告诉你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多么重要

2017-4-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听到“癌”,一般人会闻之色变,认为那是绝症!殊不知,有的癌如果发现的早,根本不会威胁到生命。资料显示,1~2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94%和83%,10年生存率为87%和67%。长久以来的误区使许多病人情绪消极,讳疾忌医以至贻误病情。

曾主演过电视剧《红楼梦》“林妹妹”的著名演员陈晓旭的离逝曾遭到中科院士何祚庥对中医的批评,引发了全国热议的中西医之争。他对于中医医疗效的否定是片面的,但也从另一方面提示,我们癌症早期发现与正规治疗的重要性。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大城市中高达37/10万人。陈晓旭、叶凡、阿桑、以及好莱坞巨星英格丽·褒曼……这一个个我们熟悉和喜爱的明星都因乳腺癌而永远离开了我们,她们年轻、美丽的生命就这么终结了,就像是过早凋谢的玫瑰,不由得人扼腕叹息。

不过,随着普查与各种检测手段的进步以及大众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早期病例的百分比也明显升高,因为发现得早,治疗及时,有一些身患乳腺癌的女星勇敢与癌斗争,使生命、事业都获得了新生。

  年,蔡琴被查出胸部有肿块,怀疑是乳腺癌,立即入院治疗,在肿瘤还属于良性时就进行了切除,由于发现和治疗及时顺利痊愈,蔡琴也因此成为台湾最著名的一位抗癌成功的女艺人。

  年,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汪明荃患上了甲状腺癌。年上半年,她再次患了乳房肿瘤,不过汪明荃并没有因此而绝望。她随即秘密入院接受切割手术。此后,汪明荃呼吁香港女性定期接受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早诊治。

  年,秀兰邓·波儿患上了乳腺癌,并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当时多数女性都觉得患有这种病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敢公开。她成为第一个向公众袒露病史,并倡议防治乳腺癌的名人。她不但积极配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并为防治乳腺癌工作四处奔波演讲,让公众   年5月,38岁患乳腺癌的凯莉米·洛在墨尔本成功的手术,并接受了化疗。战胜乳腺癌重返舞台的凯莉米洛曾经在演唱会中倒下,但她继续努力,不但重新站在了舞台上,还在全英音乐奖颁奖礼上勇夺最佳国际女歌手奖。她以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乳腺癌并不是不能战胜的。

  这些明星的故事告诉我们,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俗话说:治病不如防病,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治疗效果是非常不一样的。

早期发现只会做乳腺区段或者局部的切除,基本上不会影响乳腺的外观,不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花费也少,而且基本上也不再用放疗、化疗对身体有损害的治疗措施。90%可以达到治愈。如果是晚期发现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做全切除以外还要做放疗、化疗,给患者的经济和心理上都造成极大的压力。

  年龄在20岁以上的女性,要注意定期自我检查。乳腺自查的方法:站立或坐于镜前,面对镜子仔细观察两侧乳房,包括乳房的大小、形态、轮廓、皮肤及颜色,有无改变,乳头有无抬高、回缩、溢液。触诊时要求手指伸开并拢,用手指指腹触摸乳腺,左手查右乳,右手查左乳,可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顺序触摸,不要遗漏乳头乳晕及腋窝部位。乳腺自查应每月1次,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后的7~10天内,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易于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检查。每次自查应与以往自检情况比较,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

乳腺癌早期临床症状

  肿块:80%以此就诊。

  乳房皮肤:黏连,水肿,静脉曲张,类炎症。

  乳头改变:糜烂,回缩。

  溢液:内分泌因素,肿瘤因素。

  疼痛:绝经后痛,乳腺癌检出率高。

影像学诊断方法

  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病变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

  CT:因为对微小钙化不如钼靶软

乳腺癌早期发现推荐方案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重在分享,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皇莎推荐

一生只专注一件事--   美胸药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具有最安全可靠权威的美胸产品,致力于年的经典传承,更以制药的专业、严谨、态度来苛求每一个产品的质量!十二年专注成就专家;超过三百万的终端顾客的使用效果见证成就了皇莎在胸部健康领域的无数荣耀与辉煌!十月粉红关爱,让爱流动!让所有女性用上药妆美胸产品!

皇莎集团官方平台

▲长按







































北京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zl/5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