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故事丨乳腺癌手术一年了,我还能活多久
2020-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特鲁多医生,但他的墓志铭却久久流传于人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就为之深深感动。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不论是中国古代的大医先贤,还是特鲁多医生的名言,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医学,或者说治病救人,都是有局限性的。
这些局限一部分来自于医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患者自身。
拿乳腺门诊的患者说,有的无知也无措,有的自信却偏颇...
梁永明正在为患者看诊
◆◆◆◆◆
在梁永明大夫的乳腺门诊上,乳腺癌患者遇过不少,而今天这位有些不一样。
病人52岁,乳腺癌手术一年,话很少,手里一沓报告单,像是在替她诉说着四处求医的坎坷。
梁老师仔细看了看那些或文字或图片的记录,边看边叹息:“早早来就不用手术了呀!”
年3月23日查出乳腺癌,27日进行手术
起因仅仅是一个黄豆大小的肿块
病人忽然问:“大夫,那我还能活多久?”
梁大夫愣了下,皱眉道:“你就是心思太重,可得小心转移或者复发。现在手术做了,钱也花了,罪也受了,还成天自己跟自己较真什么?既然活着,就得好好活着。”
术后病理诊断单
看病人心事重重,梁大夫又宽慰:“你看你妇科很好,没啥毛病,淋巴也好着呢,其他毛病也没有,只要不复发,活个几十年都不成问题。”还是禁不住再叹了句:“就应该早点预防的!”说着开了药方,扶正祛邪,兼顾调理术后发热、水肿、出汗,以及睡眠问题,再三嘱咐病人“少生气,少思虑”。
◆◆◆◆◆
治病救人总有局限,病人生病,或焦虑,或暴躁,或茫然不知所措,都是情有可原。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应该帮助患者,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去帮助他们,不论是专业上,或是物质上。
总是去安慰,为医生在病人面前的那个界面上展现出关爱、友善、良好的感知。如果医生在疾病面前都无能为力了,那安慰应该是起码的作为。
尤其是在以情志主导的乳腺疾病的治疗上,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梁永明与外地患者通话
聊病情也聊聊生活
病人自知乳腺癌,信心不足,万事惆怅,精神抑郁,生活悲观失望,虽强颜欢笑,但难捱胸中苦闷,致使抵抗力下降,弱体更衰,出现失眠、食欲不振、虚汗连连、周身酸痛等问题。
然而“百病皆生于气”,长期精神压抑、忧思郁怒,就会使得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引起癌症的转移和复发。
◆◆◆◆◆
同样是乳腺癌,有的人只活了半年,有的人却能活好几十年;同样是活半年,有的人忧虑重重,整日闭门,等着她们口中“迟早会来的复发”,有的人游山玩水,积极治疗,可能偶尔乏力疼痛肢体水肿,却也心怀知足。
若执着于医学而病人不肯自己努力,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是暂时的,有限的。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病人的心思单纯,治好病就是好专家。她们没有专业知识,没有理论经验,或无知无畏,或坦然相信,总有她自己的机遇。
梁永明主任医师
坐诊时间:每周一、二、三、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