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绝经前后不一样,

202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内分泌治疗是控制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内分泌治疗,哪些情况术后要内分泌治疗呢?肿瘤免疫组化检查雌激素受体ER+、或/和孕激素受体PR+的情况,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约占70%左右,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医院病理检查ER、PR报告是百分比,两者数值大于1%即为阳性。但ER为1%—9%时是弱阳性,PR<20%也是低表达,其生物学特性接近阴性。绝经前后体内雌激素的主要来源不一样,治疗也就有了差别,大概就是用“他莫”治疗还是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要不要卵巢抑制剂的问题。判断绝经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国内外的标准大致相同,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判断为绝经。一、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二、年龄>60岁;三、年龄≤60岁,自然绝经12个月以上,1年内没有化疗、“他莫”类药物治疗,检测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水平处于绝经期水平;四、年龄≤60岁,检测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水平两次都处于绝经期水平。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常规使用“他莫”类药物,ER、PR低表达患者也建议使用,但不推荐使用卵巢抑制剂(肚皮针)。哪些病人需要打“肚皮针”呢?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需要化疗的病人都建议用,若是年龄<35岁、淋巴结转移≥4枚、组织分化差的病人卵巢抑制剂获益明显,也就强烈推荐。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主要源自肾上腺、脂肪,芳香化酶有着重要的转化作用,相应的抑制剂也就是绝经后内分泌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他莫”类药物也可以用,但许多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获益要大于“他莫”类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有非甾体类和甾体类,非甾体类如“曲唑”类,甾体类如“依西”。临床发现乳腺癌术后6—7年存在一个复发小高峰,或与内分泌治疗5年后停药有一定的关系。多项研究也显示许多病人10年内分泌治疗较5年有明显的获益!哪些病人推荐延长内分泌治疗呢?肿瘤直径>2cm、淋巴结有转移、组织低分化、年龄<35岁、Ki-67值>30%等五种情况任一者,推荐内分泌治疗10年,脉管浸润、Her-2状态为参考因素。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战线比较长,国外研究发现术后第1年坚持治疗的病人可达80%多,慢慢地就不行了,第4年还能内分泌治疗的病人就剩下一半左右。内分泌治疗持续时间与效果相一致,有人研究过,内分泌治疗不足1年者术后复发风险增高8倍!影响内分泌持续治疗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担心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比如“他莫”类药物引起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癌,芳香化酶抑制剂导致的高血脂、骨质疏松等,担心并非无道理,应该引起重视,预防、处理,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以期治疗顺利进行,才可能有最好的结果!我是

刘永毅医生,感谢您的阅读!刘永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yy/12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