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乳腺癌去世,却留下了我们几代人的回

2018-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医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35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并不少见,乳腺癌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近期著名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因乳腺癌去世,终年53岁。对于这位深受大家喜爱的动画片作者我们深表惋惜,同时也再一次引起广大女性的高度注意,那么,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乳房疼痛又是不是乳腺癌的前奏征兆呢?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者化妆品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如果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者化妆品,会增加患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风险。   

2

肥胖或过多摄入脂肪

  有数据显示,过于肥胖或者过多摄入脂肪,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多,而脂肪组织可产生雌激素,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刺激乳腺组织增生,久而久之,容易诱发乳腺癌。

3

未哺乳的女性

  没有经过生育或者哺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高于其他人群。妇女分娩后正确哺乳能保持乳腺的通畅,对乳腺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而选择终生不育的女性和高龄产妇,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4

乳腺增生多年不愈

  乳腺增生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如果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持内分泌平衡,绝大多数情况下,乳腺增生是不会继续发展的,更不会发展为乳腺癌。但是如果乳腺增生情况得不到控制,继续发展,多年不愈,最后会发展为不典型增生,诱发乳腺癌的发生。   

5

多次人工流产手术

  怀孕后的女性突然中断妊娠,会导致体内内分泌的紊乱,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使得腺泡变小以至消失,乳腺复原。而这种复原通常是不完全的,容易形成乳腺肿块和发生疼痛,有可能会诱发乳腺疾病,反复多次的乳腺病变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几率。

乳腺癌10大前奏

1

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皮下淋巴管受侵犯,淋巴回流受阻,可致皮肤水肿,但毛囊处皮肤不会随之水肿,于是容易表面凹陷,就像橘皮一样。专家提醒,能引起橘皮样改变的疾病有:纤维腺瘤、结核、纤维囊性增生、肉瘤、乳腺癌及脂肪坏死。

2

不对称

  先天不对称主要是因青春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影响,导致发育敏感强的一侧乳房发育过快,而另一侧乳房发育过缓;后天不对称主要发生在生育哺乳过的女性,喂奶时习惯用一侧乳房,或者喂奶的姿势、方式不正确所导致。

3

皮肤溃烂

  在乳腺癌患者中,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问题,表现为局部溃烂久治不愈,伴大量血性、脓性恶臭分泌。

4

发红/发热

  乳头、乳晕颜色加深、发热,预示可能双侧或单侧乳房内有增生性病变或囊性增生病变,或伴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

5

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除了乳腺增生,还有乳腺结核、乳腺炎、乳腺癌等,有的女性内分泌紊乱也可以引起乳头溢液。这些疾病,既有良性,也有恶性,需及时检查。

6

小凹点

  乳房出现“酒窝”是乳房悬韧带受累的表现。而乳房慢性炎症、脂肪坏死、乳房皮下血栓性静脉炎和术后瘢痕挛缩等,都可能造成皮肤凹陷。

7

深部硬结

  如果在乳房里摸到质地坚韧、表面光滑,但增长缓慢,没有其他感觉的硬结,可能是腺瘤。

8

肿块

  生长缓慢、疼痛明显的肿块大多是良性增生或炎症;增长迅猛、边界不清的肿块则需要尽快检查。

9

乳头内陷

  引起乳头凹陷的原因有几种:衣着过于紧束,特别是女性在乳房发育期内衣过紧;乳罩使用不当,过小、过紧,使用过早等;遗传因素。

10

静脉显现

  由于浅静脉位置表浅,接近皮肤,妊娠时以及在乳房病变进展迅速时,如乳房肉瘤,浅静脉可曲张。   

如何正确预防乳腺癌?养成运动好习惯

  据医学专家统计,经常运动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

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

  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少吃激素类食物,如蜂王浆、燕窝等。而一个多吃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

  在生活中,很多的女性为了使乳房丰满而服用激素类药物或长期使用避孕药物,导致内分泌紊乱,这会增加了乳腺疾病发生癌变的危险。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天狮家天下|爱在泰济生

医院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wh/8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