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丨我们能做什么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即为粉红丝带关爱日。因此,每年十月被定义为“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
中国乳腺癌发病状况
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特征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水平较低。据全球癌症状况(GLOBOCAN)估算,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1/3,标化发病率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为发展中国家的1/2。预计到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数可达25.2万例,因乳腺癌死亡人数可达7.6万。
根据我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资料显示,年全国新发女性乳腺癌病例约24.9万,发病率为37.86/10万,世界标化率26.65/10万,0~74岁累积率发病率为2.87%,位居女性发病首位。其中城市地区的新发病例占60%以上,约15.8万,农村地区新发病例约9.1万,城市地区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同时,乳腺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3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快速上升,到55岁年龄组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二中国乳腺癌的发病趋势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比较低,然而,近10多年来,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上升趋缓,甚至不再上升,而我国乳腺癌发病上升势头难以遏制,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包括暴露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女性数量增多,女性人口老龄化,以及各年龄组发病率的上升。
--年,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2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连续数据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年龄调整后上升幅度减缓,但仍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水平较低,但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且年龄调整后,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减缓,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上升较快。
三中国乳腺癌的生存状况一项基于我国17个肿瘤登记点数据的研究显示,—年中国女性诊断为乳腺癌者5年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为73.0%)乳腺癌生存率总体相对较高,但城乡间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生存为77.8%,农生存率为55.9%。上海过去40年中,5年相对生存率提高了50%,目前生存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
中国乳腺癌危险因素流行特点
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基因、家族史、乳腺密度、内源性雌激素暴露、外源性雌激素暴露、生活方式及电离辐射等其他原因。
一年龄女性年龄增长是乳腺癌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70岁女性的乳腺癌短期风险为30岁女性的10倍左右。一般自45岁以后可以观察到各地区之间出现差异,而绝经后的差异最为显著。我国45岁以上乳腺癌病例约占70%,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55岁达到发病率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二遗传基因5%~1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可识别的遗传倾向。女性乳腺癌最重要的遗传基因是BRCA1和BRCA2。BRCA1和BRCA2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在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双链DNA的修复。
三家族史20%~30%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位亲属曾患乳腺癌。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其乳腺癌发病风险高出一般人群2~3倍以上,并且相对危险度随着罹患乳腺癌亲属人数和诊断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乳腺密度钼靶筛查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观察到,乳腺密度高即致密型乳腺也是乳腺癌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乳腺致密程度除了与乳腺组织中胶原蛋白、上皮细胞及脂肪含量有关以外,还会受到女性年龄、遗传、绝经状态、某些药物(包括绝经期激素治疗)及酒精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妇女乳腺普遍脂肪含量较少,体积较小,多为致密型腺体乳房。其中45~65岁女性致密型乳腺比例高达49%。
五内源性雌激素暴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初潮年龄12岁及55岁以后绝经的女性有更高的乳腺癌患病风险。初潮年龄推迟1岁,乳腺癌的危险度减少20%,停经每推迟1年则增加3%的乳腺癌患病风险,其风险增加可能是由于更长时间的体内雌激素暴露。与未生育或35岁后生育的妇女相比,20岁前足月怀孕的妇女乳腺癌风险降低了50%。第一次正常生育后10~15年开始,生育女性较未生育女性显现出患病风险的降低,且每多生一胎,患病风险下降7%。母乳喂养每满12个月、乳腺癌RR就下降4.3%。
六外源性雌激素暴露雌激素和孕激素和联合激素疗法(hormonetherapy,HT)与增加乳腺癌风险有关。联合TH可增加约26%的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绝经后使用HT5年及以上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35%。因此,医生在评估是否使用联合激素治疗时需考虑乳腺癌风险。此外,生活环境中类雌激素化合物,如食品、生活用品等均对易感人群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七生活方式除疾病状况以外,许多循证证据提示生活方式与乳腺癌发病相关。
我国居民危险因素监测资料表明,我国女性超重率为30%,肥胖率为12%,并呈逐步增长趋势,女性过量饮酒比例达到9%,女性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占86%,72%的女性常处于被动吸烟的状态。我国与乳腺癌相关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流行正呈现上升态势。
1.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也与乳腺癌风险上升有关,特别是在未使用激素疗法的绝经后妇女中。
2.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
体育运动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3.饮酒
饮酒与乳腺癌风险升高有关,具有剂量相关关系。每天饮酒约4杯的妇女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多饮一杯酒,风险就增加7%。
4.吸烟
吸烟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
5.膳食营养
(1)食物
上海女性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各类肉类类或鱼类食物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正相关,禽蛋和牛奶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相关。过多食用油炸至熟透的红肉(猪肉、牛肉等)可能与乳腺癌危险增高有关,摄入蔬菜可能降低乳腺癌风险,摄入量最高组的乳腺癌危险可降低约20%。未发现水果总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相关,但大量食用橘类水果或蔷薇科水果可能会降低乳腺癌风险。规律饮用绿茶或许能轻微降低乳腺癌风险。
(2)营养素
未观察到维生素补充剂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但在饮食低维生素E摄入女性中观察到,用维生素E补充剂或刻意降低乳腺癌风险。未发现膳食纤维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相关。
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与乳腺癌风向呈相关性。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组,其绝经期前乳腺癌风险大大增加。
欢迎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