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甲状腺癌,医院给出的治疗
2020-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这是壹加健康的第篇文章
日本医疗:
日本目前作为世界上一致认可的健康大国,国民平均寿命居于世界前列;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的人均拥有率一直是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标准,日本以每万人口的CT拥有率为96台趋于世界前列,远超美国(26台)德国(17台),每万人口的MRI拥有率为40台,也远远大于美国(28台)德国(仅7台)。
而在国民每年接受医疗咨询次数上,日本以每年14次领先于世界前列,日本的医学技术和医疗体系都在国民健康意识的高涨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这三大世界性成人重病,日本患者的生存率也居于世界前列。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精密体检。通过CT,MRI,超声波等精密仪器,对胃、肝脏、肺、肠、心脏、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甲状腺、子宫、乳房、卵巢等身体部位进行检查,进行针对癌症的筛查检查。
对于判断一个国家的癌症医疗水平,有几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5年生存率,患病率还有治愈率。其中5年生存率是最为全球考察癌症治效果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日本作为全球长寿人口国家中的典型国家,国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接受正规体检,每年两次。日本建立全民癌症筛查体系,形成健全的行业规范。从而帮助大部分日本公民可以尽早的检查除癌症,并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所以日本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68%。
案例分析:
今年年初,54岁的吴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癌。在医生的建议下,吴女士很快就接受了切除手术治疗。手术留下了后遗症:嗓子总是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原本是美声爱好者的吴女士很难再一展歌喉。
今年六月,医院被查出肺部疑似肺癌,再次被建议接受手术立即进行肺部割除,并被告知如果不马上手术的话后果不会太好。但这一次,吴女士选择先不做手术,而是来到日本就医,希望得到更加精准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在日本几经问诊,日本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考虑到术后的副作用以及手术判断标准等,建议现阶段无需手术或药物治疗,随诊观察即可。同时,日本专家还告诉吴女士之前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癌,以当时的病状,医院就诊的话,考虑到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基本不会被建议手术治疗。
那么甲状腺癌到底需不需要手术呢?
日本的对应:
甲状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病理类型。以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的乳头状癌最常见,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女性发病较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2~4)。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发生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常为单个肿瘤。
一直以来,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都是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标准治疗(手术、化疗、放疗)。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病变的程度以及全身状况等。以手术为首选,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必要时选用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过去在日本,也同样存在“一发现癌症就立刻动手术”的传统认知。但大多数甲状腺癌可以说是“非致命型”癌症的典型代表。不仅是手术,连放疗、化疗都一概不实施,只是随诊观察,被称为「甲状腺がんの非手術経過観察療法」(甲状腺癌的非手术随诊观察疗法)。很多在健康体检、超声波检查时偶然被发现的无症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就属于该疗法的治疗对象之一。
“过去一旦发现了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就立马建议手术。但事实上因这个病去世的患者人数非常非常少。只要长时间内都接受随诊观察,在发现肿瘤增大或者发生了癌浸润、转移的时候进行手术切除即可。而在那之前,患者都可以一如既往地正常生活”。
医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根据不同的病变程度,如果对于患者来说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等治疗结果都是相同的话,那么尽可能减少患者身体的负担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日本医疗所追求的‘究極の患者にやさしい医療’(终极的患者中心的医疗)。”
死于无症状乳头癌的患者极其稀少首先可以看一下以下两个数据。
①「医院进行过手术切除的位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中,不曾出现病状的位患者中没有一人因乳头状微小癌而死亡。」
②「对因甲状腺癌以外的原因而死亡的人群进行解剖,发现10人中有1~3人(9~28%)患有乳头状微小癌。但甲状腺癌的年间死亡人数不到0人。即大多数的乳头状微小癌在患者一生都保持在癌细胞较小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增大的趋势。」
医院自年起,对于肿瘤大小在1cm以下的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均建议非手术随诊观察疗法。(除去(1)随血液流动而发生远处脏器转移的(2)出现直径在1cm以上的淋巴结转移的(3)喉返神经出现癌浸润因而产生声带嘶哑等症状的患者)
在对90名乳头状微小癌患者通过1至11年不等的定期观察中发现,其中有9人(10%)出现了肿瘤轻度增大的症状。71人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剩下的10人则出现了肿瘤缩小的症状。此外,在随诊观察中,没有出现一位发生远处转移或出现甲状腺周边癌浸润的患者。
以上90人中,只有2名出现肿瘤轻度增大的患者,以及1名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计三人接受了手术治疗。当然并没有任何人因为手术而去世,也没有发生任何声带损伤的手术后遗症。
虽然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癌症治疗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情况下并不适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在早期发现的阶段,非常容易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反而是在“制造”病人。
后记
在得到日本专家的治疗建议之后,连日精神极度紧绷的吴女士终于安下心来。医院复诊,而是遵照日方医嘱,半年之后再度来日接受随诊观察。
总结
由于医疗技术、医疗标准、医疗理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对于相同的疾病,日本与中国在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
往期回顾
●乳腺癌、散发性骨髓癌、未分化癌的治疗丨甲状腺癌知识问答③
●滤胞癌、低分化癌、反回神经附近癌症的治疗丨甲状腺癌知识问答②
●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症的治疗丨甲状腺癌知识问答①
●心梗的10个常见的疼痛部位以及病因
●人体16个部位衰老时间对照表
●7种疾病年轻化,当代青年现在预防还来得及
●医生常说的癌症“五年生存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万人体检都会出现的8大异常指标,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