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物机理看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后的
2019-9-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以激素受体阳性者居多,约占75%。治疗这一类型的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首选。
目前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绝经前患者以TAM治疗为主,对于一些具有高危因素的绝经前患者可采用卵巢功能抑制联合AI治疗;绝经后患者则以AI为首选治疗方案。
由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易发生内分泌治疗耐药,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对一线内分泌治疗方案敏感的。有研究发现,在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仅有20%-40%患者对一线内分泌治疗方案有效,并且在这些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仍有约50%的患者在治疗8-14个月后因内分泌治疗耐药而发生复发及转移。
如何延缓,甚至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发生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热点及难点。那么,不同内分泌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什么差别?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后如何应对,才能使患者更好获益呢?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精彩视频!
重点学术内容
1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ER)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1
目前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TA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如氟维司群)、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
2
TAM和氟维司群同属于作用在ER上的药物,氟维司群与ER的亲和力更强,可以结合,阻断并下调和降解ER。
3
AI能阻断雄激素转换成雌激素,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
2对于H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策略需要根据既往用药情况进行选择1
他莫西芬(TAM)治疗失败后,可选择氟维司群mg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
2
AI治疗失败后,换用其他AI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使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延缓耐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