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关于强度与长

2021-3-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程少为中科白癜风医院出诊时间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096390.html

对于激素受体(H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基于多项临床研究证据,国际国内相关指南/规范均推荐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考虑到患者经济因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他莫昔芬等也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方案,治疗时长一般建议为5年。然而,这类患者往往有比较长的自然史,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EBCTCG)的分析表明,近半数的复发和超过2/3的乳腺癌死亡发生于诊断后5年以上,因此,对于5年以后是否延长治疗以及治疗时长的问题,学界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11月30日,《柳叶刀·肿瘤学》(LancetOncol)杂志在线发表了NSABPB-42研究最新结果,发现在5年AI治疗的基础上延用5年来曲唑治疗并未获得优于安慰剂的生存获益;经典研究BIG1-98也于11月26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上发布了更新的长期随访研究(BIG1-98LTFU)结果,显示来曲唑与他莫昔芬单药治疗相比,无疾病生存(DFS)的发生风险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来曲唑治疗前10年对侧乳腺癌发生风险降低,但10年后这种效应发生反转。

为了更好地理解H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本期封面故事将这两项研究结果综合整理,并邀请中医院袁芃教授点评解析。

BIG1-98的长期随访结果(BIG1-98LTFU)

研究结果(单药治疗两组比较)

疗效(10年累计发生率)

对侧乳腺癌发生情况

·治疗0~5年、5~10年、10年以上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风险比分别为0.62、0.47、1.35。

安全性(人年的发生率)

NSABPB-42研究

研究结果

疗效(7年累计发生率)

安全性(7年累计发生率)

专家点评

袁芃教授

中医院

HR﹢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

延长治疗时间的争议与探索

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的争议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R+)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选择内分泌治疗的首要条件是患者HR>1%,即受体表达阳性;且除外禁忌证,都会推荐进行治疗。治疗首选方案是芳香化酶抑制剂(AI)(阿那曲唑、来曲唑阿和依西美坦)。相较传统他莫昔芬,AI主要提高无病生存(DFS),疗效更好,可作为首选方案。AI的主要用药方式包括:①初始治疗,治疗开始就使用AI;②序贯治疗,他莫昔芬治疗2-3年后,再继续进行2-3年AI治疗,总时程维持在5年;③后续强化治疗,他莫昔芬治疗5年后,再继续5年AI治疗。目前,国际学界普遍认同的内分泌治疗时间为5年。近年来,有些研究在探讨是否应该延长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时间,因仍存在争议,所以在某些指南中,10年的内分泌治疗时间仅作考虑。

对于内分泌治疗的共识,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欧洲的圣加伦(StGallen)共识;国内主要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关于长时间内分泌治疗,目前存在一定争议,因为延长治疗时间,意味着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会增加不良反应,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最终获益。多数指南对于继续5-10年的治疗,意见较为一致,认为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其中,CSCO指南对于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推荐应考虑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高危因素包括淋巴结阳性、肿瘤分化程度较差或者其他需要辅助化疗的危险因素,例如脉管瘤栓或肿块较大,此时建议可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选择延长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首选AI,但如果患者耐受性较差,可考虑用他莫昔芬,继续5年治疗。

积累研究,进一步探索未来

BIG1-98长期随访结果是目前随访时间最长的,这意味着可对药物的长期疗效和长期副作用有更多了解。5年来曲唑治疗较5年他莫昔芬效果更好,主要体现在DFS提高及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但是,这种优势在前10年较明显,随着时间延长,到后10年来曲唑降低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并非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年龄的增加,除了乳腺癌复发事件外,其他事件也在逐渐增加,考虑到患者入组时平均年龄已达61岁,经过了10多年随访,即便没有肿瘤病史,也会面临其他的死亡风险。另一原因,他莫昔芬本身具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且疗效并不低。

BIG1-98LTFU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延长随访时间后,虽然来曲唑和他莫昔芬疗效间的差距缩小了,但来曲唑依然显示治疗优势(尽管这种优势在下降)。该研究在来曲唑的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给了我们更多的数据支持。

NSABPB-42研究为阴性结果,即延长5年来曲唑治疗,相比安慰剂,虽然数值上呈现出一定优势,但DFS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既往两项类似的大型研究——DATA研究和IDEAL研究,都是阴性结果,但不同的是DATA研究和IDEAL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AI治疗的延长时间相对较短。DATA研究是6年和3年的阿那曲唑比较,IDEAL研究是5年和2.5年的来曲唑比较;NSABPB-42研究中的时程差为5年,这也解释了与前两项研究阴性结果不同之处。NSABPB-42研究在乳腺癌及对侧乳腺癌的复发方面,相比对照组显示出了优势,可谓“阴中有阳”,即在阴性结果中呈现了一些阳性趋势,所以还是有一定研究意义。分析阴性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其他引起死亡风险的原因增加了,另一方面是不良反应在延长治疗以后(主要表现在动脉血栓和骨折事件的发生)有所增加。

在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既往接受过乳房切除术、骨密度更低以及既往接受过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可能会从长时间的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更多。但研究结果是否能影响目前的指南,可能其研究结果的证据力度还不够,其主要是强化了既往研究的结果。

可见,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应该综合患者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目前主要考虑的是临床复发风险高且前序AI治疗耐受性好的患者。

这些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未来应该从分子生物学预测疗效角度去探索更多生物标志物,以更准确地筛选出合适人群。

本文首发于《中国医学论坛报》12月6日B1、B3版

编译、采写

徐倩(中国医学论坛报)

制图

刘孝炎(中国医学论坛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zd/11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