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我们再做夫妻杭州患癌丈夫离

2025/4/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傍晚,医院灵隐院区肿瘤内科病房飘起饭菜香,老丁还在认真翻阅旅游书《孤独星球:贵州》,……他信心满满地说:经过靶向治疗之后,淋巴瘤得到了控制,儿子已经专门买了越野车,打算带他自驾去贵州。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点,钱江晚报记者跟随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杏娥主任医师走进真实的肿瘤内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刘主任,抱抱我好吗?”笑起来很好看的李女士,人精瘦,穿一身红毛衣,因为化疗掉光的头发也长出来了一点,然而就在去年,她有过一次同死神博弈的经历。因为乳腺癌发生转移,同时腹水严重,胆红素飙升,家里人都觉得她可能撑不过去,墓地都买了。她的妹妹找到刘杏娥,讲着讲着泪如雨下:“姐姐从小就是我的天!她还这么年轻就要走,还说留了一笔钱给父母,让我替她好好尽孝……”最后更是恸哭:“刘主任,抱抱我好吗?”一面劝解一面又被这样的亲情感动着,行医多年,刘杏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这样抚慰家属的场面。“这么多年来的一大感触,就是肿瘤患者的家属有时比患者本人承受了更多。”刘杏娥感慨地说。癌症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很多人光靠想象,就会觉得自己再也好不了了,心理压力巨大,惶恐不安,所以肿瘤内科的医生们通常不对患者本人事无巨细地讲述病情,转而将更详细的情况告知患者家属。一面要在患者面前坚强,一面要承受亲人受病痛折磨的真实,癌症患者家属心里的苦,可想而知。比如老戴。刘杏娥跟患者儿子交谈瘦高、戴个帽子的他和华女士是一对老夫妻,看起来有些虚弱。两年多前,老两口在女儿海南的房子里过暖冬,一天,华女士忽然倒地随即陷入昏迷,仔细检查之后才知肺癌已经扩散。在老伴陷入久久昏迷的日夜,医院之间来回奔波,身体疲累到经常觉得心脏不适,又顶着“就怕我走在老伴前面”的心理压力,刘杏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也很好安排了家属的陪伴,不为治疗,更多的是一个善意关怀的举动。经过有效治疗,华女士已经苏醒,能认人了,也能开口说话了,最近就住在隔壁的老伴随时都可以去看她、陪伴她。1治病,也要治心4月15日一大早,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后出院的汪先生发了一段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yy/15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