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早远程医疗华之康集团资讯人工智能防癌
2025/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智能识别分析甲状腺、前列腺、肝脏等器官的医学影像数据,将传统的二维图像升级为三维图像.无论是在日常诊疗中,还是参与手术中,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医疗领域逐渐施展才华已经成为事实。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医生诊疗的效率和准确率。不过,农工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治疗中心主任支一休提醒,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医疗领域要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而不是滥用它。
01CT扫描的肺结节不能“一刀切”
3mm到5mm的肺部小结节肉眼看不见,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发现。智表示,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一个明显优势。
找到它就意味着功劳大吗?智一休认为不是这样,要看筛选出来的肺部小结节有没有成为医生的治疗对象。
“有些微结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长到1cm以上,有些惰性毛玻璃样病变长到2mm后10年不变。这些结节不需要大手术。”智说道。然而,智一休说,如果一些结节从5毫米变到8毫米并继续生长,它们可能会变成恶性的。“人工智能和超薄CT扫描分析后,需要结合肿瘤标志物进行预测。如果结节增大,可能有肺癌。”
“通过CT平扫发现结节后,不要急着找人做手术!”支举例说,如果第一次胸部CT发现有结节,应该先找医生看片子,等医生了解他的年龄、吸烟史、职业、肿瘤家族史等因素后,再进行综合评价。
支认为,判断一个肺结节是否癌变,需要医生全面的机器检查结果,以及液体活检、血液肿瘤抗原、肺癌血清抗体、肿瘤分子标志物、组织的基因检测结果等人工智能技术只是扮演一个“巡视检查”机器的角色,诊疗的关键在人。
25g等技术可用于辅助医疗机构筛查肺癌。
既然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否意味着未来医疗空间不大?智一休认为,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可以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肺癌筛查。
支坦言,50岁以上的肺结节患者和大于1cm的肺结节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外,有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既往肺部疾病史、职业环境暴露因素的高危人群需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