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病,哈医大二院一年诊断十余人,早期

2018-6-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世界上最著名的“渐冻人”叫史蒂芬·霍金。

14日,在与疾病抗争了55年后,这位世界上确诊“渐冻人”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与世长辞,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渐冻人”。

“渐冻人症”,医学上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

“渐冻”是一个很确切的形容词,形象地概括了一个人被禁锢到一具逐渐冻成冰的躯体里的状态。

这是一种没有办法治疗的渐进性的疾病。

其实,在哈尔滨也有这样的患者,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征:

肌肉渐渐萎缩,力量越来越小,不能行走,不能支撑身体,直到不能呼吸和进食。

这个过程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慢慢进行,但是,绝不影响大脑的功能。

在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一病房,30岁的小雨(化名),就是一位已经被临床诊断的“渐冻人”。

她的手指出现了弯曲,虽然能用手机,但是手指精细度却不够,双腿走路踉跄。

“大约半年前,我感觉手脚没劲儿,在外面摔了一跤后,四肢无力的症状更明显,我去看过颈椎、做过针灸治疗,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好转。

通过肌电图检查,小雨临床被诊断为渐冻人,现在正在做基因检测。

国家“渐冻人”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一病房主任朱雨岚说,“渐冻人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三到五,新发病人数是十万分之一到三,但却是世界卫生组织开列的五大绝症之一,与癌症和艾滋病齐名。”

去年,朱雨岚就诊断了10多位“渐冻人”,尽管“渐冻人”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但也有早发性患者,还有几位年龄只有二三十岁。

很多“渐冻人”早期的病症诊断较难,有的患者去骨科、中医科当颈椎病看了一圈后,回到神经内科才被确诊。

(资料片,图文无关)

为什么会得“渐冻人症”?

事实上,自年渐冻人被提出并命名的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个症状特点清晰的疾病一直让研究人员深感困惑:除了5%到10%的病例是父母遗传给孩子之外,其余的病例都是非遗传性或者说散发性的。

许多科学家以及研究者试图给出推测解释,提出了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兴奋性谷氨酸的毒性学说等。

(资料片,图文无关)

“渐冻人”发病一般都有家族史,目前渐冻人已知的致病基因有28种,有些基因型患者病程相对缓慢。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意识清醒地看着自己的身体一点点死去——上肢、下肢逐渐不能行动、不能说话、难以吞咽,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直到最后无法呼吸,看着自己“被冰封”。

“渐冻人症”能治好吗?

目前,治疗的药物是“力如太”,虽然最终无法逆转疾病,但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朱雨岚说,“我治疗的患者有存活十多年的,这要靠积极治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坚持合理用药和综合护理,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是可期的。”

“渐冻人症”患者能活多久?

渐冻人症是一个变种极其多样的疾病,虽然平均病人只能在诊断之后活两到三年。但事实上,渐冻人的存活率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吓人。根据美国ALS协会的数据,20%左右的人能存活5-10年,10%的人能存活10-20年,5%的人能存活20年以上。

“渐冻人”的主要致命原因有两个,一是肌肉萎缩导致呼吸衰竭;二是吞咽肌肉失能导致营养不良,如果没有这两种病症,其实理论上可以活很久,但此后都要依赖呼吸机和胃肠管。

北大女博士娄滔在年8月开始患病,年10月她的病情就越来越恶化,发展到最后,连吃饭、张嘴都没力气了。

年11月已经全身瘫痪、呼吸困难。

年元月,因大脑缺氧深度昏迷,娄滔住进了ICU重症监护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机维持生命。

在年1月,娄滔因医治无效去世。

“渐冻人症”仍是整个人类依旧无法点亮的黑暗。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应该积极坚强面对生活。像霍金一样,身体虽被禁锢,但思想却一直在宇宙中翱翔。

新晚报记者石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但愿我们能早一天攻破疾病难关,让患者不再忍受痛苦和折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ksjms.com/rxawh/7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